
“一句话一辈子”,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而我却深深地理解了其中之义。“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我一辈子,也大大地影响了汨罗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特别是县市区的教育。同时,在国际上也有一点影响。这句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说的,我非常尊崇他,于是下决心践行他的教育思想。
当时,我在汨罗一中工作,担任高三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数学课教学。几年的实践,效果明显:学生不仅在做人方面进步显著,而且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当然较高的升学率也就在其中了。
1983年,我被任命为教育局局长,乘着几年实践取得初步成功的势头,带领全市教育人高举“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旗帜,从此开始建构汨罗区域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系统设计,分步实施,整体优化,一以贯之。直到1996年,汨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子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国家教育部相继发文推广“汨罗经验”,掀起了全国学汨罗的热潮。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也来汨罗考察学习。直到今天,素质教育的大旗,在汨罗举得越来越高。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就是解读“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我的理解是逐步加深的。在一中工作期间,常与同事、学生讨论;到了教育局,与校长、老师、学生及其家长、党政负责人反复研讨。自己的理解加上大家的意见,我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归纳为三点:一是要保障每一个适龄青少年儿童都能就学;二是必须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为了不断满足学生上述三个层次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改革思路就是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其次,就是把对“面向全体学生”的认识变为现实。为此,我们实施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普及小学、学前教育,做到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入校、入园学习。这一目标在1984年就基本实现。这一年,汨罗成为湖南省普及初等教育第二县。1986年,汨罗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88年,大力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实现学前教育幼儿园化。1989年10月,在大荆乡召开了由省教委组织的幼教工作现场会。1990年5月15日,汨罗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撤销学前班开办幼儿园的通知》(汨办发〔1990〕17号),通知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统一由市教育局管理。从此汨罗幼儿教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发展之路。到1999年,城区幼儿教育全部幼儿园化,乡镇中心幼儿园相继建立。
第二步,用10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初中教育的普及,扫除青壮年文盲。从1983年开始,我们就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了完善的学籍管理、保学控流制度,不断提高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1994年,开始筹建特殊教育学校,1997年,建成并开学;同时,加强残疾少儿随班就读工作,确保残疾孩子入学。充分发挥农职校的作用,积极开展扫盲工作。1993年8月18日,汨罗市被湖南省政府评为扫盲工作先进县。1996年9月,汨罗市荣获国家教委设立的“中华扫盲奖”。1994年10月,湖南省政府认定汨罗市为全省首批“两基”验收达标单位。1997年,汨罗被评为全国首批“两基”工作先进县(市)。我市特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第三步,大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不仅要发展普通高中,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谈职业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市相继办起了4所职业高中。当年,我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把当初办学时间最为悠久、办学条件最好的汨罗县二中改为职业高中,并相继与财委系统合办了财贸职校,与工业系统合办了工业职校,与卫生系统合办了中医职校。
职业教育办起来以后,对基础教育实行严格的“三控制”,即控制重复教育、控制班级学额、控制留级率。3年时间,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所有学校全面实现“三控制”目标,即没有一个复读生,高中每班不超过50人,初中、小学每班不超过55人。同时,从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市科委调入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任教;教育局依据自愿原则,选派普通教师到有关高校进修后到职高任教。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市科委以及部分乡镇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生产实习、实训基地,还与学校联合办了企业,从而有力地保护了稚嫩体虚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职业教育。
为了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在职业教育步履极为艰难的1989年,我的小女儿初中毕业,我便动员她去读职业学校。这种无声的宣传,大大激发了群众送子女读职高的热情。从1990起,一直到今天,我市职业高中的规模与普通高中的规模一直是大体相当的,始终稳定在1:1的范围内。职业教育的发展,架起了一座满足不同学生教育需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立交桥”。1991年,汨罗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县;1994年,汨罗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市,我个人也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黄泽南所获荣誉
现在,我市3所公办职业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岳阳市示范职业高中2所;有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职业学校、示范性乡镇农职校、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学科带头人等项目列入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成为省重点项目“大满贯”县(市)。
再谈普通高中。像全国各县市一样:一中始终是老大。我认为,这个局面必须打破!一个县市的教育与这个县市的某一所学校共荣辱,是这个县市教育的一种悲哀!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试想:除一中外的学校还要不要办好?难怪在普通高中校长会上,非一中校长们的发言中无不透露出这样的思想:一中的学生100%考上了大学,我们学校只要考上一个,就比一中好。这样的话虽有点片面,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于是,我们下定决心:必须打破这种僵局,让普高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登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为了使“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落到实处,我们在普高改革与发展上实现四大突破:一是实现学科突破。四中的外语教学质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超过一中;之后,二、三、五中也相继出现了超过一中的学科。这是在严格学籍管理的前提下,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核心标准是“合格+特长”)后得出的结论,多么鼓舞校长、老师的心呀!二是实现年级突破。在评价方案中,我们增设德、体、美三育内容,1991年二中的毕业年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超过一中;此后,三、四、五中也相继出现过同样的情况。这下不得了啦,校长、老师信心倍增了!三是实现学校突破。在对年级的评价方案中,我们增设了“投入”这一项,既考虑学生入学的基础,又考虑经费投入,即办学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有计划地把二中办成与一中办学条件大体相当的一所学校。1993年,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和年度目标管理评价,二中均超过一中;此后,又出现过三中超过一中、二中的现象。这一下,整个高中沸腾了!整个幼儿园、小学、初中沸腾了!整个汨罗教育沸腾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会越办越好!四是实现特色教育突破。目标是一中办出理科特色,二中办出文科特色,三、四、五中分别办出音乐、体育、美术特色,使5所普高像“五朵金花”一样,争奇斗艳。为达此目标,我们对普高教育资源在各校已有的基础上实行大刀阔斧的有效配置:首先是生源,从1992年开始,大力推行招生改革:一是按照一定的依据,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把一中、二中的理、文科特长生的招生计划计算到全市各乡镇后择优招生,三、四、五中的音乐、体育、美术特长生招生按招生计划面向全市各乡镇择优录取。二是各校剩下的招生计划,按照市里规定的各校的招生区域(一般是学校所在地周围的几个乡镇),按照一定的依据,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到各乡镇后择优录取。三是从一、二两方面可以看出,每个学校每年招收的新生是两部分构成:特长生和传统招生办法招收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增加特长生招生计划,逐步达到每所学校每年招收的新生100%是特长生。其次是师资。按照办特色学校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普通高中中将具有不同业务专长的老师调配到相应的特色教育学校,每个普高设置特色教育处,委派有志者负责。第三是在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上优先保障特色教育的实施。
由于持续不断努力,5所普高都在各自的天地里尽情发展。市一中、二中都已成为省示范性高中,三、四、五中依靠特色兴校,实现了从办特色班到办特色校的转变,全部成为岳阳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1年,市四中成功晋升为“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从此,汨罗有了3所省级重点普通高中。“县中现象”在汨罗被成功打破了!各普高的办学活力不断勃发。真可谓是在普通高中践行特色教育过程中,唱响了一曲“面向全体学生”的凯歌!
由于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完善,特别是高中阶段每所普高办特色教育,这样,刺激和带动义务教育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汨罗,只要愿意,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喜欢音体美,想继续考大学的,当然是考到三、四、五中去;喜欢动手做事的,报考职校;还有要一心一意学文化考大学的,一、二中敞开大门——两个学校都办得差不多,无所谓选择。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我们不断构建起适合每一个青少年儿童各自发展的教育。
第一,办好每一类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就一直坚持办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动摇,确保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汨罗实现了“双高”普九;普职20年内保持大体相当,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是“招生”、“就业”两旺。高中教育质量连续21年居岳阳前列,高中学考质量连续两年居岳阳第一。2006年,高中招生人数占应届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86.1%,超过国家标准1.1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农村县市中进入高中教育普及期。积极构建乡镇以农职校为依托,市区以市职教中心为依托的市、乡两级成人教育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汨罗各类教育都是湖南省、全国的先进,汨罗多次在全国介绍教育经验,国家教育部连续几年把推广汨罗经验作为工作要点,号召全国学习汨罗。
199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考察汨罗素质教育,黄泽南(左四)陪同。(黄松柏摄)
第二,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汨罗,无论是哪一类教育,既没有条件特别好的学校,也没有条件特别差的学校,学校的“硬件”、“软件”都比较平衡。尤其是在资源配置上,尽量做到使学生在学校找到适合的教育作为条件。在师资配备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配置注重均衡配置,高中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尽量配备到市三、四、五中,职高教师除了要达到一般教师的要求外,还特别强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开设上,基础教育学校除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外,还积极满足学生适合自己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做到既满足社会需求,又满足学生需求的有机统一。在办学条件上,同样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合个性发展为基础来完善;职业教育还特别注重专业条件的改善,积极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办工农业基地,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半工半读、顶岗实习。
第三,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求,制定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扎扎实实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在评价中,突出质量标准:凡是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全面发展的合格率几乎达100%的教育,就是好教育;学生潜能优势得到较好的开发,学生受到适合自己发展教育的程度高,成才成人率很高,这样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实践能力很强、创新意识很浓、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教好每一个学生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觉追求。
可以说,汨罗在区域性大面积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蒋南翔先生“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句话。作为一名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我欣慰地看到,汨罗教育的发展势头比较好,特别是接任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得比较好,在坚持中发展,在坚持中完善。我坚信:“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会在汨罗发扬光大,汨罗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定能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黄泽南,系汨罗市原教育局局长、市政府调研员)
责编: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独家视频丨跨越27年的深情牵挂
一见·领悟“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深意
时政微纪录丨180秒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西藏之行
时政画说丨再唱山歌
心相近|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铭记拉贝的选择
拾光纪·2天时间行程满满!习近平总书记西藏之行这些瞬间令人难忘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赴雪域高原 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独家视频丨同心铸辉煌 一起向未来
下载APP
分享到